股价腰斩、新生产线面临夭折、董事长“赴美未归”等系列事件,使攀钢钒钛这个不乏故事的企业,卷入越来越大的旋涡。
本报记者日前在四川攀枝花调查了解到,今年6月30日起,攀钢钒钛上调钛矿价格,导致当地下游钛白粉企业成本压力陡增,纷纷停产。在随后一个月内,厚壁方管攀钢钒钛又屡屡降低钛渣价格,迫使钛渣企业跟进降价。
攀钢钒钛这一系列价格调整措施,引起了市场大幅波动,不仅四川当地的“涉汰”企业大范围受伤,国内其他同类企业也深受其累。
本报记者同时了解到,攀钢钒钛此举旨在收编当地中小钛矿加工企业,以图控制产业链。但“价格战”引发的大面积停产事件,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。
攀枝花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:“(攀枝花)钒钛工业园区正在以当地一家国企的名义申请一座储量为3000万吨的钛矿矿山,这座矿山在后续开发经营过程中,目的是为园区内的钛白粉企业提供原料,不以盈利为目的。”
一损俱损
11月1日,国内钛白粉龙头山东东佳开始以“入冬之前检修设备”为名义停产。山东东佳总经理孙鹏告诉记者:“企业经营现在处于微利状态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山东东佳曾是攀钢钒钛重要的合作伙伴。更有消息称,与山东东佳合作,是攀钢钒钛得以实施系列价格策略的基础。